Hong Kong School Dance Festival
致香港學界舞蹈協會:
我們是一群從事舞蹈教育工作超過十數年的專業導師,希望藉此信反映我們對學校舞蹈節的一些意見。
多年來,我們與學界都十分支持學校舞蹈節,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,能讓學生接受舞蹈訓練,汲取演出經驗,並能在舞台上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。
然而,近年部份評語卻大大打擊了學校及學生的信心。不少評語只偏重編舞者的舞蹈安排,卻欠缺對學生的演出表現作出鼓勵或批評。如果編舞者的創作方向或概念未能得到評審們認同,卻為此而影響學生們作為演出者所付出的努力,實屬有違學校舞蹈節「旨在提供機會,讓各校師生分享及交流舞蹈藝術的經驗。」
學界舞蹈比賽的焦點應是學生的投入度、表演能力及情感投射,而不是編舞導師的編舞手法。畢竟這是屬於學生的比賽,而非編舞導師之間的比併。
我們希望貴會及評審明白到現時學校普遍只能提大約20堂的時間予導師訓練學生,甚至需在十堂以下完成一支舞,而很多學生更是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。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下,如果部份評審的著眼處是編舞者有否編排了一隻結構完美的舞蹈,而非肯定同學對舞蹈的付出和熱誠,我們相信對於香港舞蹈教育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。
此外,部份評語亦欠具體明晰。舉例曾有對某間特殊學校學生的評語為「感情不足」,評審可能忽視了特殊學生的背景及先天上的限制,而用與一般主流學校的同一標準來作批評,這無疑對特殊學生有所不公,亦對學校及同學參與舞蹈的發展毫無幫助。另外,亦有一些和學生表現沒有直接關係的評語,例如「音樂過份悲傷」,那這支舞正正就是表達悲傷,所以编舞者也在音樂選材和動作質素上也朝這方向發展,並在舞蹈介紹上清楚列明主題。評審只表示了「音樂過份悲傷」,但對音樂與舞蹈作品之間的關係,及音樂是否能幫助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卻隻字不提;亦有評語只提及道具和服裝,例如「很喜歡你們的道具」或「你們的服裝不適合這支舞」等,卻沒提及學生的舞蹈表現。這樣的評語會否誤導學校和學生,服裝和道具比舞蹈質素更為重要?
我們建議貴會引導評審集中意見在學生本身的舞蹈演出上,點評其技巧和情感,讓學生可藉著這些評語,踏實地提昇其舞蹈技巧,肯定他們為比賽而付出的時間心機和熱誠,而非單單就作品作出個人喜好的指評或觀後感。
我們深明籌辦活動需各方的協力和積極參與,我們期望透過良好的溝通,一起令香港舞蹈教育發展更進一步。
最後,在此感謝貴會多年來為香港舞蹈發展的貢獻,謝謝!
敬祝藝安
Comment